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社區大學永續發展專題報導】婦女社大參訪嘉義市社大,交流校務發展秘方,精進辦學服務之道

課務組│黃詠靖

  目前台灣的社區大學多是借用中小學的教室辦學,寄人籬下,定位尷尬,哪間社大卻已擁有獨立氣派的校舍場地?社大著重於社區營造,不同地域的人文風情如何影響社大的運作?新竹市婦女社區大學理監事、教師、志工、行政人員及社區代表等一行人於98年8月6日至嘉義市社區大學及頂庄社區進行校務發展交流及社區營造參訪,在姐妹市同仁的款待介紹下,得以一解前述問題,收穫滿滿!



  臨行前雖有莫拉克颱風將屆的消息,婦女社大夥伴滿懷學習的心,仍無畏風雨地出發,及至嘉義社大,笑容可掬的張博雅校長和蔡秀美副校長等同仁即在校門口親自接待,天人俱晴,果無風雨。

◎ 兩校桃城相見歡,分享校務景況並致歡迎詞

  在嘉義社大中草藥課程呂天成講師以薏仁、蓮子、紅豆等穀物調製而成的香甜飲品下,張博雅校長娓娓道來嘉義社大的歷史:嘉義社大今年邁入第十年,原是在民國88年12月3日成立「嘉義市社區大學發展協會」,假二二八公園紀念館舉行成立大會,89年3月29日掛牌。最初並無固定教室,商量賴旭星理事長借用東吳高職教室數年,待志航國小搬離,荒廢兩年後,嘉義社大師生才進駐、整修,並合力將雜草荒地改造成有機農園。開課制度上,嘉義社大每門課有十位學員選讀可開課。張校長很歡迎婦女社大前來交流、分享長處、共同激勵,讓社區大學在台灣發光發亮。

  面對嘉義社大的熱情接待,婦女社大蘇秋桂主任表示:參訪南部社大,擁有成熟的專業經營團隊的嘉義社大實為首選,尤其張校長在地方用心耕耘,蔡副校長也曾於新竹市成教師資專業知能研習時前來交流社區經營的理念,近來嘉義社大又成立了地方學研究中心,整體辦學成績乃是婦女社大學習的楷模。而新竹市市長不但鼓勵社大經營,市長夫人此次亦隨行參訪,以實際行動推展社大業務。此次參訪姐妹市,感覺如家人般溫暖,期許婦女社大精益求精,走出自己的品牌。

  一向支持社大辦學的市長夫人曾妙美表示,久聞嘉義社大美名,非常高興能親至嘉義社大取經,她回答嘉義社大主任秘書林玉琴對婦女社大校名由來的提問:婦女社大最初係由新竹市婦女社團聯合服務協會承辦,協會在承辦之前即已經有辦理「婦女新知學苑」之婦女進修組織,因此在承辦社區大學時,即以「婦女」社區大學命名。市長夫人說,婦女的求知慾非常旺盛,社區大學所提供的終身學習,改變很多婦女的生活,不但讓婦女體會求知的快樂,也讓過去在正規教育沒有得到充分機會學習的朋友,在年齡漸長時仍有優質的管道求知。新竹市目前有五所社區大學,可見新竹市終身教育發展蓬勃、眾人勤於辦學,此次來到姐妹市交流,倍感親切。
  「新竹市林政則市長施政曾獲《遠見》雜誌城市行銷報導,是第一名的市長!」代表嘉義市黃敏惠市長出席的潘清水參議說,嘉義市跟新竹市是姐妹市,往來密切,因為兩市辦理集團結婚,潘參議每年至少會和新竹的長官見兩次面,其子亦在新竹市工作,此次婦女社大遠道而來,像是跟鄰居見面一般愉快。



  甫接任中正大學成教所所長,同時也是嘉義社大副校長的蔡秀美教授表示:婦女社大來訪前,氣象報告恰巧發出颱風警報,婦女社大仍風雨無阻來到嘉義,她甚表歡迎。她自己到過新竹市婦女社大數次,發覺婦女社大早已重視社大老師培訓,而位於熱鬧的市中心,有地利之便的特點,亦令人印象深刻。

  論及嘉義社大,蔡副校長表示:社區大學乃是回應居民終身學習的需求,張博雅校長擔任市長時便支持教授們辦理社區大學的提議,遂成立公民大學,後改名為社區大學。在長期努力經營下,嘉義社大師生富有向心力,如美學班老師便在社大校區繪製美麗的公共藝術作品以提升師生文化素養,而得知新竹市長每年撥給一千萬的經費支持社大發展,更令她羨慕,當然這對新竹市民亦是一大福音。嘉義社大目前在有限經費下慘澹經營,所幸由於黃市長支持,得以進駐空校舍,有了自己的場地,並利用嘉義大學淘汰的桌椅等,胼手胝足、一草一木地建設,漸漸凝聚各行各業的老師、學員、到成立社團,並和社區結合,帶動眾人的公共參與,具現社區大學最特別之處;嘉義社大如今擁有自己的家,甚至還被其它社大艷羨地稱為「幸福社大」,實不容易!蔡副校長亦祝此次婦女社大來到嘉義是趟豐收的學習之旅。



◎ 嘉義社大用心的場佈工作

  諸位長官一一例行致詞後,嘉義社大主任秘書林玉琴透露,校際參訪前,嘉義社大會議室正好舉辦夏令營,需將桌椅搬出,當夏令營活動完畢後又因參訪而需迅速將桌椅搬入,前一晚三個女性工作人員搬桌椅搬到十點多(社大多為十點下班),只希望婦女社大參訪時能有舒適的環境,感受嘉義社大的誠意!用心的程度聞者莫不動容。林主秘陸續介紹了穿著粉紅或水藍色嘉義社大制服的校務代表、教師、志工、行政專員等,婦女社大人員也由蘇主任一一介紹,有趣的是,婦女社大社區組長黃惠勤(現已離職)正好是嘉義社大蔡副校長的高徒!師生傳承,親上加親,更讓人對社大的發展寄予厚望!

◎ 餽贈特產紀念品,加深兩校留念心連心

  為加深留念,兩校互贈紀念品。嘉義社大致贈「麗澤相滋」匾額,取易經言:「爾我同心,似金蘭之最摯,有朋有志,可麗澤以相滋」,以表締結金蘭、互相學習之心,婦女社大則贈以「惠我良多」匾額感謝嘉義社大的接待分享。嘉義社大並贈給婦女社大該校十週年紀念書包和教師著作,紀念書包上有嘉義社大鉛筆素描課老師的人物插畫,主秘稱讚黑色書包正好搭配市長夫人曾妙美的套裝,蘇主任亦適時笑言這是「心連心的表現」;致贈的著作則包括嘉義社大教師郭正道《八段錦與淨坐》、呂天成《蘭潭綠活坊》、師生學習心得《桃城活水》、社大十周年筆記本以及由張博雅校長夫婿所撰寫的《許世賢傳奇》等。潘參議則代表黃市長贈送婦女社大嘉義諸羅名產「老楊方塊酥」;婦女社大亦贈之以風城名產米粉、竹塹餅以及《竹塹藝文》、《新竹觀光手冊》等,以期交流雙城風情。林主秘接過婦女社大的米粉禮盒時反應敏捷地笑說嘉義七月普渡大拜拜,家家戶戶炒米粉,婦女社大所贈米粉來得正是時候!

  換完禮物,由嘉義社大張山蔚老師、胡安慶老師代表介紹該校特色課程,主秘自豪地說兩位老師合開的自然有機農坊課程每期學員可達五十人,課程還把範圍擴至課堂外、到啟智學校開闢農園關懷弱勢,今年還將長征至基隆,更見茁壯。


◎分享嘉義社大特色課程:茶香文化樂悠遊、在樂活與樂學氛圍中耕作的蔬果班

  首先是胡安慶講師分享「茶藝與休閒」班課程,他開場不免俗地先提出他的竹塹印象:米粉、貢丸、擁擠的光復路、科學園區;老一輩的人則對青草湖散步存有回憶,此次客家鄉親前來倍感親切。之後導入課程,胡老師表示:茶、咖啡和可可被並列為世界三大飲料,每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和生活關係密切,他的課程先由茶葉分類、茶與生活、茶葉的保健功效等開始,引導學員認識茶及對茶產生興趣,接著介紹台灣茶區及茶產業概況、台灣四大特色名茶、如何評茶與品茶、茶葉的製作過程(萎凋、發酵、殺青、揉捻、乾燥),最後介紹小壺茶、蓋碗茶、大桶茶等各式各樣泡茶技巧,以及茶道禮儀與世界各國茶文化等內容。





  在教學方式上,胡老師力求多樣化,除了在課堂上以power point簡報、DVD影片、實物標本等解說以及泡茶品茗之外,還安排校外參觀研習,前往鹿谷茶鄉、瑞里高山茶園、茶工廠、茶業文物、茶藝教室等進行實地體驗,他表示阿里山位在嘉義,茶藝班很多課程會拉到阿里山的茶山參訪,是結合知識學習與休閒旅遊的成功課程。課程還舉辦茶道佈置、泡茶禮儀演練、戶外茶會、中日茶道交流等活動,讓學員將「識茶與知茶」、「品茶與評茶」融會貫通,透過身歷其境的領悟,獲得茶藝與休閒的知識。

  胡老師總結道:在現今講求健康養身的台灣社會裡,茶葉必將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喜愛,茶產業的商機無限(註:婦女社大亦曾試著開設茶藝課,但未成功)。「茶藝與休閒」課程主要在教導學員認識各種茶葉、茶葉的製作過程、茶的品鑑及泡茶技巧、茶席佈置、茶道禮儀以及茶道應用上的知識。他希望藉知茶、飲茶來體認台灣的茶產業文化,未來若有機會進入茶產業領域,可將優質的品茗文化與休閒、觀光產業結合,促進台灣茶產業的永續發展。

 緊接著由張山蔚老師分享他和胡安慶老師共同開設的「生產清潔蔬果」班課務經營之道。他表示,若你嚮往田園詩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該課程的菜圃耕植和有機栽培實作,能滿足你的都市田園夢。該課在嘉義社大已連續開設六個學期,在志航校區開闢了約五百坪的有機農園,也陸續建構各項設備如農具室、中耕機、灌溉系統、網室設施、蔬果棚架、生態水池、涼亭、有機木瓜園、有機液肥與生廚堆肥製造室等所需設備,教具趨於完善。教授此課,張老師的期許是眾人能在「樂活與樂學氛圍」中耕作,並以親近土壤、擁抱自然、生產安全衛生且無農藥殘留的蔬果為目標,課程規劃兼顧完整性與連貫性,授課方式力求多元、活潑、有趣,採雙老師制互動式教學,以無壓力的學習讓理論與實務結合。他提到,班上新舊學員各半,老幹新枝相互分享實務經驗,有助學習;期末辦理聚餐聯誼,氣氛更熱絡,師生行有餘力亦幫助公益至嘉義啟智學校教導資源生種菜,讓彼此體會感恩和喜悅,也安排志航幼稚園學童前來戶外教學,藉此告訴眾人:嘉義市不只有水泥牆和高樓,社區一隅還有個小田園,園間蔬果花卉繽紛綻放,生氣蓬勃的向居民招手。如此豐富的課程內容讓學員積極投入,有了歸屬感和團結性,社大有機農園因此形成一樂活社群,彷彿學員的另一個家,紮實的課程得以通過2007年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2008年則列入特色課程與行動研究專案。(婦女社大亦曾開設「種出健康~樂活有機蔬菜種植」課程)

 正當張山蔚老師簡報告一段落時,嘉義市長蒞臨。在向社大隨行的李黃錦燕議員、李榮盛前國代等老同事等人一一致意後,黃市長熱情表示:嘉義市非常幸福,有位資政帶領很好的夥伴服務辦學,嘉義社大十年來協助市政工作,提供市民終身學習的機會,活化社區、加深居民互動,將社區大學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也把教育的力量往外擴張,她深以嘉義社大為榮。嘉義社大是嘉義第一名,今日歡迎同為新竹市第一名的婦女社大前來交流,她也要向姐妹市第一名的林政則市長學習。黃市長特別提到,每年十二月嘉義舉辦亞太管樂節,跨年晚會熱鬧非凡;明年的燈會也在嘉義,歡迎大家來玩。


◎ 嘉義社大陽光有機栽培農園參觀,領略城市田園樂

 簡報結束後,在胡老師帶領下,社大一行人頂著艷陽,浩浩蕩蕩前往嘉義社大的有機農園參觀。由操場鬆土改良而成的五百坪有機菜園中,可見到抽長的香蕉樹、芭樂樹、木瓜樹、茄子樹、鳳梨樹、復育的台灣原生百合,還有堆肥場採用自然農法的固體堆肥,過濾地下水用以灌溉的生態池、小型農業氣象測候站等,胡老師表示,由於這是個化學質材通通不用的有機園地,所以農坊晚上蟲蛙和鳴,盛大得像一個生態交響樂團。老師隨機介紹園內植物,繽紛茂盛的物種讓大家嘖嘖稱嘆,紛紛詢問栽種要領,也更加領略到有機農作的特殊魅力。農坊旁有掛著「戴圓履方,創意學圃,八掌溪農業學堂」的教室,以及美學班利用舊司令台牆壁繪製的公共藝術作品,充分顯示嘉義社大美化環境的用心,也更叫人察覺自有校地的發揮空間。



 俟回到會議室,眾人一邊觀賞嘉義社大長髮率性的影像專員林岳宏獲新聞局公共參與獎的社區營造紀錄片「諸羅野溪的前世今生」,一邊享用嘉義社大招待的雞肉飯;濃厚的人情味,使午餐品嚐起來格外可口。在社區營造這部分,嘉義社大經營五年了,今年的主要項目是「盧厝老樹調查社區守護計畫」的社區踏查。嘉義市文化局看到社大歷來的優秀成果,也願意委託社大承辦嘉義社設造中心,社大遂得以將地方學的理論和課程實務統整結合。

◎ 校務撇步交流:課程發展、地方營造、行政招生一把罩

 飯後校務交流時,婦女社大陳明雄副主任訝異於嘉義社大能有這麼好的獨立校舍,叫人投以羨慕眼光。他請教嘉義社大如何訂定開一百一十多門課的規劃?近來設立的地方學中心如何運作?而社大人員一向流動率高,該校工作人員又是如何維持低異動性和高向心力?

 蔡副校長對此答道:學校盡量開出多門課,提供學員多樣選擇;開出較多班級是希望師生們有凝聚力──社大當初教室分佈在嘉義市各個地方,過於零散,而若僅到老師個人的教師上課,對社大又不會有認同感,於是社大後來開始爭取自己的場地,以凝聚歸屬感,「這對社大而言很重要」。目前志航國小的校舍只用一、二樓,二樓有七個教室,一樓一半是行政場地,所以實際只開七、八十門課,日後將會用教育部硬體設備費補助來修繕其它大樓教室,以便增開班級;而在開發師資和課程方面,校長、顧問、委員、評審、老師都會推薦老師,每年也都會有二、三十門新課在開設,以此多樣性的課程讓學員和班級數慢慢成長;再配合每學期都有全校性活動如博物館慶祝大會、志工分享領獎、資深教師表揚、成果展等,一路走來,老師和學員自然對社大愈來愈有向心力。至於穩定度高的行政人員「則是社大最大的資產」,蔡副校長請林玉琴主秘現身說法。

 林玉琴主秘分享她的心路歷程表示,她原本學商,一開始只是社大學員,因公文的業務接觸社大之後才轉而投入社大職場,「很多老字號社大都有一兩位這樣始終陪伴、無怨無悔、任勞任怨的人」,加上同仁間互相鼓勵,不分主祕或助理,做的事情都一樣,而且即使工作繁忙,嘉義社大同仁仍願意進修,有所成長,所以才能待上這麼多年,當然另一方面也是待久了對社大有所認同;一路走來,要感謝許多人幫忙,特別是志工們,她笑說每當學員新進來,她都會灌輸「學員就是志工」的觀念,畢竟校務要維持順暢,很多地方得感謝無私協助的志工學員或班長;當老師、學生、行政三角能夠友好信任、互相支援,人事自然能維持穩定,像這次秋季班招生,嘉義社大請志工蹲了八十個點,一方面作簡單的教學活動、一方面招生。

◎ 舊生招生法、地區營造、公民新聞及e化平台

 「招生一定要靠志工」,主秘說道,當下即邀請在場志工分享心得。從事保險業的陳班代分享說,來到社大,同學之間沒有年紀差別,不但工作上的不同想法可以在社大得到實踐,在社大也可以認識很多各個階層的人,甚至發現共同的朋友,無論對於生活或工作上都有很多幫助,也更懂得付出愛與關懷。誠如林主秘所言,社大招生沒有廣告,完全是靠口碑,利用舊生招新生,像嘉義社大舊生介紹新生來上課,就發給三百元的學習優惠卷,實施三年下來,成效良好。另一位女性志工則表示,很多家庭主婦在小孩長大後想學東西,卻不知道去哪學,社區大學就是很好的地方,她自己擔任班代時會一一打電話通知班上同學記得準時上課,「叫一學期後大家都很乖」,她認為感情的聯繫是拋一份出去,收好幾份回來,十足窩心。

 關於今年七月才由馬總統揭牌的地方學中心之運作,張博雅校長則回答,嘉義社大在95年6月先成立「蘭潭自然生態工作坊」,朝「諸羅地方學」努力,同年12月,以諸羅地方學為主體的《蘭潭漫波》問世。96年開始積極籌設「地方學研究中心」,可謂是從課程編排中找出地方特色的努力。地方學中心積極參與公共事物,以環保議題為例,當他們發現河川水質檢測有問題就會發公文給政府單位,甚至直接反應給環保局長,亦曾積極介入「搶救八掌溪」專案,並拍攝野溪溯源紀錄片,實際監督環保狀況;而婦女社大之後要參訪的頂庄社區,也和嘉義社大文化資產社「小夜鷹青少年志工團」在環保行動上密切合作,這都是從社區美學或環境維護開始,和地方各種關係相配合,直接作到在地深耕的目標。今年則和「鎮天宮」合作出版紀錄廟埕文化的《鎮天宮誌》,挖掘宗教和社區的關聯,展現地方學研究的成果。地方學中心最近還禮聘了原住民文化、布袋戲、歌仔戲、環境美學、社區總體營造等領域的專家為諮詢顧問團,冀許地方學和社大課程更能連結並發揮功能。目前的計畫是為已舉辦十七年的「嘉義管樂節」編纂史料。以上種種,均就嘉義地方風貌多所深入,藉由文字或影像紀錄,使居民更認識自己周遭的環境文化、更關愛鄉土。

 嘉義社大參訪活動的最後是由主秘介紹嘉義社大網站。她表示藉由網站聯繫、部落格發文、公共電視的報導和全校性活動,師生變得更有凝聚力。比如網站上的最新消息可以讓眾人知道社大到底在忙些什麼;相片集聘有專門的影像專員負責編修整理,也開放讓參與活動或上課的學員擷取下載、製作成果;另設有社大部落格進行線上互動,嘉義社大跟公共電視 PeoPo新聞台合作培訓公民記者,至今已培訓第三期,累積了不少優秀的地方公益新聞報導,在部落格上也都存有紀錄,以上種種均能強化認同感與向心力。林主秘進一步指出,數位化已是當今規劃教務時必須輔佐且跟上的區塊,因此嘉義社大會要求所有老師都來上電腦課程 (社大老師可以免費上兩門課),除學習電腦技能外,也讓課程間有所交流,甚至期許老師本身就該具備基本電腦維修能力,以免除不時請人叫修之苦。她還發下宏願,希望當網路功能普及後,全台灣甚至國際都能看到嘉義社大這個努力經營終身學習、生命成長的園地!

 在交流完嘉義社大和婦女社大雙方的辦學理念與校務經營後,眾人皆感獲益匪淺,之後由林主秘陪同,驅車轉往頂庄社區參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