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抱怨四周黑暗,何不點燈照亮你我?」冷漠、自利是現代都市社會的通病,我們這樣批評別人,但卻也淪為他人指正的對象。原來我們對自己生活的社區與城市如此陌生,對居家環境仍有相當的抱怨。
「生活美學」觀念的建立與提升,係居民自我實踐公共參與的具體作為,是讓自己走入社區與城市,關懷居家環境綠美化的一帖良方,「重心做起」係本課程社造理念的具體作為,希能把社區的「愛與美」找回來,在居家生活美學與社區景觀綠美化理念上能夠逐步深化。
本課程係以授課、討論、實作、參訪等方式進行,並配合個案研習、課堂討論、校外觀摩等方式以提升學習興趣與成效。我們在課程設計上融入「共同學習伙伴」的作法:由學員組成實作團隊,成為共同學習伙伴,針對景觀綠美化進行實務演練操作。課程中,我們融入「東門國小通學步道」之實作案例及「建國公園活化」社區服務案例是比較特別的嘗試,將課程與社會服務結合,結合學校(婦女社大、東門國小)、社區(育賢、三民社區發展協會)、東門城形象商圈促進會等組織,透過社區營造的程序(說明會、看板展示、校外開講、共同實作等),作為建構新竹城市優質與舒適的通學與人行空間之示範計畫。
讓居家與生活環境美學得以提升,藉由校園與公園景觀整體規劃,補強花草樹木與街道家具,人行環境也能獲得改善,大家對連結護城河、東門城、辛公館、影博館、美術館等,作為新竹「中心城市博物館群」的概念多所期待。
從授課過程可知,一般而言,學員對於自身所處環境的景觀美質相對是比較敏感的,對城市與社區現階段社區冷漠、疏離等議題討論會比較熱烈,對外縣市相關生活環境改造成果案例說明,通常會感到比較有趣。
都市景觀與開放空間的延續性,都市意象與自明性的塑造,居家延伸至社區與城市的美學環境塑造,或許是一條漫長的路。「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對於新竹城市生活美學與環境品質的提升,本課程的推動,猶如在花圃上灑下種籽,能否花田錦簇,除了應有的付出與努力,相信你我更多所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